截至目前為止,傷亡人數已經超過十五萬人。數以千萬的人民生活受到影響,內心的創慟更是無法言諭。所幸短短半個月內,世界各國、民間機構與宗教團體紛紛發揮了人溺己溺、捨我其誰的精神,出錢出力,捐款總金額已高達40億美金(約1320億台幣),救災人員更是不辭辛勞、日以繼夜的救助災民。這一刻,全世界一條心,就像一家人一樣。
所有的人都想知道:這樣的「天災」還會再發生嗎?這次的「天災」是「偶然」還是「另有原因」?
又或者,這根本就不是「天災」?
近年來的災害越趨頻繁且規模也越來越大。從前的災害往往是「地區性」的損害,近年來災害所危害的範圍已趨向「國家性」的災難,至今已出現「跨國性」的重大災難。那麼,未來又是否會產生「全球性」的毀滅呢?
每一次的災難過後,除了爭相報導「災情」與「全世界人的大愛」以外,再也沒有其他值得「省思」的地方了嗎?
電影情節「明天過後」毀面性的大災難場景,似夢似真的還在腦海裡。現實生活真實的血淚教訓也不斷在發生。我們都知道,自從西元1765年,瓦特發明蒸汽機帶領人類進入工業革命以後,大量的二氧化碳、甲烷、氟氯碳化物、一氧化二氮及臭氧(以二氧化碳的排放影響最鉅)等溫室氣體大量的排入大氣中。太陽的輻射熱經地表反射後被溫室氣體吸收(即熱能進的了地球卻出不去),使得大氣溫度不斷的上升。全球暖化的結果,造成冰山融化、海平面上升、氣候異常,而且溫度昇高,地表水大量蒸發後,嚴重造成農耕用水不足(以致糧食短缺)、大規模的森林、雨林乾枯消失…等等的問題。這些問題並不是未來才會發生的,而是早已發生在地球的每個角落,所以「溫室氣體」的減量刻不容緩。
聯合國也早在1992年6月的里約熱內盧地球問題首腦會議上,開放簽署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」,共175個國家簽署約定:各國的溫室氣體的人為排放要回復到1990年的水平。
可是發現如此的做法還是無法醫好發燒中的地球。於是又於1998年3月16日,簽署「京都議定書」,規定全部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至少削減5%。洋洋灑灑簽下了數十頁的公約與議定書,似乎是一帖有效的良方,但時至今日,地球的高燒依然不退。
大家都知道很嚴重,但卻是一個無解的問題-「發高燒的地球!」
其實,所謂的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」以及「京都議定書」都只是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的安慰劑。主要理由有二:
(一)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至1990年間,已開發國家早已完成了工業化的過程。二氧化碳(溫室氣體)濃度早已高出工業革命之前30﹪。亦即,即使恢復到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出量,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,依然過高。
(二)執行困難:對於開發中國家與未開發國家而言,此公約猶如國家進步的絆腳石一般,根本無法遵守。工業化對於開發中與未開發國家而言是必經的過程。許多國家的工業化至今才開始起步,基於國家進步與經濟…等利益考量,對於公約只能視而不見了。
許多的科學家、官員、政客想了許多的方法、定了許多的法案,就是希望能解決「人為因素影響氣候」的問題。可是溫室氣體不減反增,每年依然直線上升。
別再欺騙地球了!事實上,全球持續暖化、地球會生病,最主要也是最棘手的主因是:森林坎伐。
1750年以前,全世界人口還不到10億。短短的兩百多年間,人口已成長了六倍。人口的暴增,當然也增加了糧食的需求。80年代,先進國家飲食習慣開始改變,肉類食品變為餐桌上的主食。於是乎,飼養牲畜及家畜所需的穀物量更是暴增(約為十倍,即十公斤黃豆只能生產一公斤的肉)。人類需要更多的農地,向森林爭地的結果,耕地面積因此成長了450%。但是地球上的森林,卻因此消失了一半(森林減少的面積約為一整個非洲的大小)。
小學生都知道,光合作用要靠綠色植物來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。人類不斷的製造二氧化碳(溫室氣體),卻又不停的坎伐森林,人類…人類…真令人無言以對…
地球的救星 人人熱愛大自然的心
現實的洪流往往令人無法抵擋,社會的普世價值也令人隨波逐流。但地球若持續的高燒不退,終有一天會無力的病倒。而唯一的解藥、唯一的曙光是寄託在你我熱愛大自然的一點心。多珍惜資源、多節約能源、多關心環保、多種植植物更要多多的尊重生命。
我們更應該對對這個地球多一份非凡的使命。因為我們都流著服務人的血,擁有著「熱愛自然」、「保護自然」的天職使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